找到相关内容283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宗密《华严原人论》的论证系统与三教调和思想之研究

    概念与一般的质疑。宗密自答说,人死后轮回于六道之间,不必然为鬼。因此,此疑并不存在。  其五,如果元气是育养天地之气,而其本是无知的,若人禀得此无知之气,如何会忽然而有知觉呢?况且草木也禀得此气而...其立论的缘起与组织结构,他说:  万灵蠢蠢,皆有其本;万物芸芸,各归其根。未有根本而有枝末者也。况三才中之最灵而本源乎?且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,今我禀得人身,而不自知所从来,曷能知他世所趋乎?曷能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3555869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1)

    冲天志 不向如来行处行   释放心性  般若   诸法平等 性相如如  常 乐 我 净  知幻即渐次  法行与如实修行  白话 入禅定与入不退道场  见地要真  生死不惑论  诸法空相 ...,一切诸想,皆是邪见,舍利弗!随所有,  观,灭。通达是者,名为念佛。  ……如是念中,著,顺,无名想。舍  利弗!语,乃名念佛。是中乃至微细小念,  何况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256667.html
  • 澈见本心问答集(2)

    净、得慧眼净,终至得佛眼净。佛眼净故,则见一切法清净,见六尘非尘是名见如来。圆觉妙性实菩萨及众生,但以此清净地的立场来看,依执著四种清净相的渐次深浅而有十地菩萨之分,唯佛地方名清净地。   四种...障碍,得,不起觉观,何以故?舍利弗!随念所起,一切诸想,皆是邪见,舍利弗!随所有,观,灭。通达是者,名为念佛。   ……如是念中,著,顺,无名想。舍利弗!语,乃名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656671.html
  • 九乘差别略义·密乘差别

    遍虚空,所分别,亦名了,亦名净法界,亦名实相般若波罗密海,能含种种无量珍宝三摩地,洁白分明。”又云:“何故以月轮为喻,为满月圆明体,则与菩提心相类。”又云:“其圆明则普贤身也,亦是普贤心也,与...└瑜伽乘      ┌摩诃瑜伽乘内大真言乘┼阿努瑜伽乘     └阿底瑜伽乘 新派说四续部   ┌事部下三部┼行部   └瑜伽部    ┌无上瑜伽父部上部┼无上瑜伽母部   └无上瑜伽二部 ...

    郭元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557207.html
  • 宗杲及“看话禅”

    思量卜度,不得向扬眉瞬目处朵根,不得向语路上作活计,不得飏在无事甲里,不得向举起处承当,不得向文字中引证。但向十二时中、四威仪内,时时提断,时时举‘狗子还有佛性也’之‘’。不离日用,试如此做工夫...体证万法之空性。此“默”与“照”的关系是一体二的,前者是心之体,后者是其神照功能,以正的话说,则是“一切法到底其性如虚空,正恁么时却空它不得。虽空而妙,虽虚而灵,虽静而神,虽默而照。”正认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458752.html
  • 大乘佛教本体论的演化轨迹

    始终, 于诸法展转, 离不实妄想, 是名如如。真实决定, 究竟自性不可得,彼是如相, 我及诸佛, 随顺入处, 普为众生如是演说, 施设显示于彼, 随入正, 不断不常, 妄想不起, 随便自觉...圣谛义”, 也就是有为法, 他们并非“知一切苦、断一切集、证一切灭、修一切道”, 故所得是“有为生死”、“有余涅 ”。佛以无上正等正所证的四谛方是“作圣谛义”, 此证“能自力知一切受苦, 断一切受集...

    毛忠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545963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蓝图(下)

    长眠,更不是灰飞烟灭,无知,而是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,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。经由死亡的通道,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去,因此佛经里对于死亡的观念,有很多积极性的譬喻,例如:  (一)死...、现在、未来的三世因缘。《涅槃经》中就郑重指出:“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,三世因果,循环不失。此生空过,后悔追。”因此,一个人可以不怕鬼神,不怕生死,但是不能不怕业报,不能不畏因果。   因果是由万法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860086.html
  • 佛教二谛与科学真理——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

      由上文看来,有部二谛的判别标准是主观的“”,即依破坏或分析后“有”还是“”来区分胜义有与世俗有。   唯识宗则将小乘的经验标准转变为超经验标准。在唯识学的体系里,实有(即胜义有)事物生起...”的断灭见,依照佛陀随顺世间的态度来区分正世俗(正确认识)和倒世俗(错误认识)。唯识宗坚持世界的终极原因是众生的第八识及其种子。但唯识的四重二谛中,中间层次都是亦俗亦真谛,这意味着世人的认识也可是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360429.html
  • 牛头宗法融禅法的探讨

    了无物",即为佛境。《心铭》中更是谈到"无心用功",此最微妙,进而"生死忘怀,即是本性",最后达到"三世无物、无心佛"的空性境界,这就是说,如果存在"心"和"佛"的执著,同样不能契入诸法实相。因而...是故得所得也,所得谓之得者,谁独不然耶"43的表述;另外,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也有"如来坐道场时,惟得虚妄颠倒所起烦恼毕竟空性,以所得故得;以所知故知。所以者何?我所得法,不可见不可闻、不可...

    释启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3860614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等染法,得观而生定地之信,远离外之粗动,以信为净相,而内心信相明净,故称内等净。喜乐,是说依此定而生最胜喜乐,所以二禅又名定生喜乐。   三禅融摄行舍、正念、正慧、受乐及心一境性五支。...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以及等、妙觉位。五十二位中之第四十一至第五十之位,即十地。依经中说,菩萨初登此位之际,即生无漏智,见佛性,乃至成为圣者,长养佛智。并以其护育一切众生,故此位亦称“地位”、“十圣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